热点直击:工业颜料污染幼儿餐食
近日,某幼儿园发生的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7月20日,该事件调查处置情况正式通报!经查,该园厨师多次网购“不可食用”颜料,将其掺入面粉中用于制作玉米卷肠包、三色红枣发糕。经送专业机构检测,幼儿园餐食留样中,玉米卷肠包、三色红枣发糕铅含量分别为1340mg/kg、1052mg/kg,远超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铅限量≤0.5mg/kg),超标达2000 倍以上 [1] 。
事件反思:从原料到餐桌的管理 “漏洞”
01原料采购失控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
此次事件涉及的网购颜料外包装已明确标识“不可食用”,涉事人员在食品制作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致使幼儿和教职员工血铅异常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
Q:血铅超标危害:
工业颜料通常含铅、镉等重金属,医学研究表明,儿童血铅超标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和神经系统异常。轻度中毒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易与普通肠胃炎混淆;若铅含量持续升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情绪波动等神经行为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贫血、肝肾功能受损、癫痫发作乃至脑病 [2] 。
02涉事单位未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0号)第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结合企业实际,落实自查要求,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今年4月生效的《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8号)亦对单位食堂、承包经营企业、供餐单位作出同样规定。
涉事人员自2024年4月23日首次购入颜料用于食品加工至案发已逾一年,暴露出涉事单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落实不到位:
1.机制空转:未建立基于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或机制运转失效,或未按清单进行自查;
2.自查失效:未结合实际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或未按清单进行自查;
3.制度虚设: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虚设,未发挥风险管控排查作用。
03管理不规范、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第十五条: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定期接受培训与考核,学习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事件中园长为吸引招生,追求 “食品色泽鲜亮”,明知颜料“不可食用”仍授意使用,充分暴露涉事人员“逐利忘义”、法律意识淡薄,反映该幼儿园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足的问题,体现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尚未完全织牢。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法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中鼎检测餐饮安全保障服务
此次事件再次敲响校园食品安全的警钟,暴露出部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漏洞与隐患。中鼎检测聚焦学校食堂等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点,提供专项安全检测、全过程审核、过程关键危害监测以及人员系统培训的餐饮安全保障服务方案,源头阻断高风险原料输入,杜绝操作失范与监管失效,构建长效防控机制。
中鼎检测—学校食堂等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保障服务方案
[1]关于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甘肃省最新通报!https://mp.weixin.qq.com/s/xA9xUp8xtiufinwu41TPkA
[2]一幼儿园被曝违规使用添加剂,致多名幼儿血铅异常,儿童血铅超标严重或引发智力发育迟缓、贫血、肝肾功能受损等后果https://mp.weixin.qq.com/s/mU-WhP62iKvLGJlP-a6K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