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上海市消保委官方微信发布了两则关于一款全麦面包低能量解读的推文,呼吁企业诚信标注;新闻一出,让许多热衷减糖的轻食群体大跌眼镜。
事件简单概括就是该食品企业的产品营养标签标示值与上海消保委报告值不一致。
而上海消保委的解读也因为碳水化合物和总碳水化合物的不同,在计算报告值与标示值偏差时,发生了一点小曲折。(小伙伴有兴趣可点开这里查看原文)
小C也接到了很多小姐姐的咨询,这个瓜到底是怎么回事:
1)碳水化合物和总碳水化合物,不就差一个字吗,有什么不同?
2)报告值和标示值有偏差,一定不合格吗?
3)直播带货翻车,谁来担责?
下面小C解答!
Q1:碳水化合物和总碳水化合物,不就差一个字吗,有什么不同?
根据GB/Z 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和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简称GB 28050)问答(修订版),碳水化合是糖、寡糖、多糖的总称,是提供能量的重要营养素。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食品总质量为100-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膳食纤维】
● 【总碳水化合物=食品总质量为100-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 】
在标签上,两者均以“碳水化合物”标示,但是当有膳食纤维成分的时候,总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
简单说,就是差了一个“膳食纤维”。
Q2:报告值和标示值有偏差,一定不合格吗?
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和标示值存在偏差,国家标准是允许的,但是有一定的误差范围。根据GB 28050,对报告值和标示值进行比对分析:
通过比对,可以看出此款网红面包:
1)能量和钠的报告值超过了允许误差范围,不符合规定;
2)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报告值虽然与标示值不一致,但在标准允许误差范围内,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Q3:直播带货“翻车”,谁来担责?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商品。真实准确的营养信息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的规定: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依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主播在直播活动中,应当保证信息真实、合法,不得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由此可见,直播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加强自律,主播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准确全面的推介,以及相关部门强化监管、完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