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会,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成为焦点。卫生巾、纸尿裤与一次性内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行业乱象让人震惊,也再次敲响了消费者对一次性卫生用品安全的警钟。
· 事件回顾
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车间内,工人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原材料随意堆放,甚至与垃圾杂物混杂。生产过程中,企业为掩盖污渍,直接在内裤表面喷洒刺鼻的强力速干去污剂。
翻新卫生巾/纸尿裤:一些商家从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厂家购买不要的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然后翻新,再“二次销售”。现场除了打成整包的垃圾,还有很多卫生巾、纸尿裤散落在地上,脏乱不堪。
以上卫生问题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生产环境恶劣
按照国家现行的强制性标准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要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应整洁、生产区域空间应足够且防污染措施、具备空气消毒或净化措施、并对原材料管理等要求,需满足:
• 装配与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2500cfu/m3;
• 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20 cfu/cm2;
• 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300cfu/只手,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虚假宣传
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要求。
• 产品包装标注“纯棉”或“棉质”,实际使用涤纶等低价材料;
• 产品标明了EO灭菌,实际却没有进行任何灭菌处理。
劣质原料
GB 15979-2002中对原材料卫生要求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废弃的卫生用品作原材料或半成品。
· 标准升级
2024年6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新标将于2025年7月1日实施,替代旧版GB 15979-2002标准。另外,在2025年7月1日前生产或进口的产品,在符合GB 15979-2002的前提下,可以销售至产品标示的有效期(保质期)限为止。
新标主要有以下修订:
01是调整了标准适用范围,调整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定义,增加了“卫生湿巾”“抗菌剂”“抑菌剂”等类别的术语和定义。
02是细化了原材料卫生要求,增加了原材料禁用物质和生产用水要求。
03是优化了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与产品卫生指标中“初始污染菌”合并调整为生产过程卫生要求。
04是强化了产品卫生要求,根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不同产品的健康风险,按风险等级增加了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理化指标,同时调整了微生物污染指标和毒理学安全性要求。
05是更新和补充了相关检测方法,调整了真菌检测方法,优化了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增加了新理化指标检测方法、部分抗(抑)菌试验方法等。
· 一次性卫生用品产品标准
一次性卫生用品除了符合GB 15979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常见一次性卫生用品产品标准如下:
备注:针对以上暂无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管控的一次性卫生用品,企业可自行制定企业标准,且基本安全性应符合GB 15979的要求。